前些日子,
在廣東江門新會舉辦的一次慈善拍賣會上,
三塊新會陳皮最終被50000元拍走,
令人矚目。
這三塊陳皮什么來頭?
據了解這三塊皮已經陳化了60多年。這三塊皮來自新會陳皮的著名產區(qū)——東甲;新會東甲村在歷史上是著名的柑橘種植基地。東甲的村名之中,“甲”有“甲地”之意,意為“一等的土地”,此地原由海邊沙洲漸成膏腴沃壤,特別適合出產優(yōu)質的柑橘。不僅出產的東甲甜橙曾作為清廷貢品,出產的新會柑制成的新會陳皮也被譽為新會陳皮中的上品,素有“東甲陳皮譽新會,百年陳皮勝黃金”之稱。
這三塊陳皮,就是鼎鼎大名的東甲圈枝柑!
一直以來,東甲村種植的新會柑以圈枝柑(原枝柑)為主,柑皮油馕飽滿,柑味尤為純正,蜜香且甜。目前,東甲圈枝柑依然是最優(yōu)質新會柑的代表,名聲赫赫!
什么是圈枝柑和駁枝柑?
新會柑學名茶枝柑,根據繁殖方法的不同又可分為圈枝柑(原枝柑)和駁枝柑(嫁接)。上世紀70年代,農業(yè)科技人員研究出以檸檬等其他苗木為砧木,通過嫁接方法培育新會柑種苗;自此,新會柑桔的種植普遍采用帶來更高產量、可滿足產業(yè)化種植的嫁接技術。而原始的圈枝種植方法逐漸被替代,目前整個新會傳承“圈枝”技藝的已是鳳毛麟角,種植面積據了解已不足1000畝。
原始的圈枝種植方法為:首先在原種母樹上挑選生長得最茂盛、結果最多的優(yōu)秀枝條上面進行圈枝(圈枝就是用特制小刀在枝條上進行環(huán)切表皮工作),然后用禾草(稻草)纏上泥土裹上,讓其生根,待其長成樹苗后再移植到大田種植。相對于嫁接到其它品類進行繁殖的駁枝柑,圈枝柑保留了新會柑的純正血統。
相對于一般的新會柑(嫁接柑),圈枝柑果實偏小,果皮較薄,果味更加香甜;而其果樹抗病力較弱,產量偏低(畝產約2000-3000斤),需要精心呵護,不適合產業(yè)化種植。以“圈枝柑”制作的新會陳皮非常稀罕,收藏價值極高,代表著陳皮的最高品質,可謂一皮難求。因貨量稀少,圈枝柑的鮮果售價往往是一般新會柑的2倍以上;近幾年鮮果售價一度達20元/斤。
品飲方面,以世紀茗家圈枝柑小青柑為例:更清香、甜潤、綿厚,多次沖泡時柑香味的持續(xù)性明顯更長。
圈枝柑和駁枝柑樹形的區(qū)別
圈枝柑在圈枝裹泥土處直接長出多根枝椏,因此形成多樹干四周散開的樹型。
駁枝柑是嫁接技術,樹干底部由檸檬苗生長而成,因此底部一般為單條樹干。
東甲圈枝柑育苗場探秘
世紀茗家合作圈枝柑(純種原生枝)育苗場